沙漠不是環境保護的法外之地。當地政府關停排污企業,只是依法履行環保職責的第一步,接下來如何問企業的責,問監管部門的責,人們拭目以待
      中秋節前夕,一則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。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與寧夏中衛市接壤處的騰格裡沙漠腹地,一些化工企業把污水直接排到沙漠中的污水池,讓其自然蒸發,然後將黏稠的沉澱物用鏟車鏟出,直接埋在沙漠里。
      往沙漠里排污,其實不是新鮮事,過去也有媒體報道過類似案例。這一次報道為什麼引起讀者熱議?一是大環境變了,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“五位一體”佈局,深化改革將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作為重要內容,社會輿論對環境污染、生態破壞的行為更加敏感,即使是對遠離自身的沙漠污染,也加以關註。二是信息傳播方式變了,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、新聞客戶端的興起,拓展了受眾與媒體互動的廣度,增加了互動的深度,好事常出門,壞事傳萬里。
      媒體持續報道、讀者持續熱議,形成的輿論壓力不可小覷。剛開始,當地政府沒把報道當回事,不久有關人士出來解釋“可能是監管不到位”,污水池“底下做了防滲漏”,繼而又有報道說排污企業已被當地政府關停。後面這一舉措,至少證明企業那樣排污不是沒有問題,而是問題較為嚴重。
      往沙漠里排污,問題有多嚴重?評估這一點,最終要靠科學的監測和分析,用數據說話。對於公眾來說,具備相關常識也不難看出一些端倪。只要是超標排污,往哪裡排都不允許。沙漠雖然人跡罕至,卻是生態環境的一部分,往沙漠里排污,必將危害沙區地下水和脆弱的植被。事實上,在騰格裡沙漠排放的那些化工廢水和沉澱物,已經直接影響到附近村鎮居民的生產生活。
      沙漠不是環境保護的法外之地。超標排污,就是違法;疏於監管,就是失職。環保法規定,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。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、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,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。目前,當地政府關停排污企業,只是依法履行環保職責的第一步,接下來如何問企業的責,問監管部門的責,人們拭目以待。
      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,我們該如何呵護西部地區的山川?西部地區是中華大地的生態屏障,區位重要、環境脆弱,其生態系統呈現多彩、壯觀的自然之美,卻極易遇到破壞,需要精心呵護。西部地區不是不能發展,而是要堅持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。保護藍天碧水大漠草原,就是保護生產力,保護髮展優勢,是可持續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      騰格裡沙漠暴露出來的問題,顯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。當地引進若干化工企業,擴張工業園區,瘋狂開采珍貴的地下水,導致周邊地下水位連年下降,這對於沙漠地區的生態修複極其不利。加之監管失職,企業違法排污,使人們印象中的一片凈土成為藏污納垢之地。這種不考慮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的發展,為害當代,禍及子孫,必須及時糾正,及早採取補救措施。(武衛政)  (原標題:沙漠不是法外之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j93yjxuu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